查看原文
其他

影响你孩子拿到藤校offer的,也许只是一顿早餐

2016-05-13 朽石君 爸爸真棒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顶尖的成绩却频频被藤校所拒,是对华裔的歧视还是招生选拔制度的问题,抑或还有更深层不为人知的原因?请看“爸爸真棒”的特别顾问、在美从事国际教育多年的朽石君带您全面了解下美国大学的招生价值观。



Michael Wang 是华裔考生,ACT满分,高GPA,13项AP课,各项社会活动经验,被所有申请的藤校拒绝,进入威廉文理学院;
Shaan Patel是印裔,SAT满分,生长在教育落后地区,获每州仅2人的总统奖,被所有申请的藤校拒绝,进入南加大。

以上最近两个全美有名的被藤校拒绝的例子都是亚裔男生。很多人会自然归因到《平权法案》和种族问题。

美国大学招生中源于《平权法案》带来的种族影响毋庸置疑。但很少人注意过,种族问题若得以圆满解决,它必然是在群体层面张解决。诸如Wang和Patel这样的申请者个体,仍然要面临的不公。大家有时间上College Confidential, Quora 或者其他大学申请论坛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具有SAT和ACT高分而被藤校拒绝的学生里,并不仅仅是亚裔。

这个更深层次的不公,对于每个申请者个体才有更实际的意义。它是什么?问题就出在招生办的从业人员身上。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                      招生官:缺乏职业定义和职业发展的跳板职业


作为招生工作主要承担者的招生办专员,应该是一个为大学发现并录取有潜力、有作为的好学生的人。这是个专门能发现好马的伯乐职位。从业者应该很专业、很职业、很敬业。而现实中的招生办专员是什么样的呢?

2014年美国全国大学申请咨询师协会NACAC针对各大学招生办从业人员的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招生专员、副主任、主任和负责招生的副校长这四个层次的人。对于承担着主要的申请处理工作的招生专员和招生副主任的总结如下:

1) 承担大部分的申请处理工作的招生专员,大部分是没有或者少有工作经验的新手,他们中很多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另外还有部分在本身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后转职业的人员。

2) 招生专员的工作量重,大量出差,受到专业培训少,通用的工作方式是数据化和公式化看待申请者,对职业少有更高预期,绝大部分人2-3年之间会选择换工作/雇主。

3) 工资收入低,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申请人数和录取接受率。

4) 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是写作和表达、数据分析、个人管理和公共关系。

5) 同样承担大量申请处理工作的副主任,和专员的差别是有2-3年以上的招生经验。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招生官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是一个缺乏职业经验,没有职业预期,临时从事此业的初入职场的人。招生官认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表达,就是向外界传达自己学校的好处,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申请。他们每个人都会负责一个专属区域,在秋季学期开始到12月初的三个多月的时间段,出差走访这些区域的高中。这些高中很多是所谓的Feeder School。他们的工作就是参加各地的招生推广活动,向学生和家长们阐述本大学的好处。他们会程式化地鼓励各类学生申请,避免在这种沟通中表现出任何歧视潜力较低的学生的倾向。写作和表达能力,是他们赖以吸引更多申请者,完成申请人数考核的核心技能。

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伯乐需要千里马找上门。但如今藤校的申请和录取比,已经远远超过10:1,甚至15~16:1的,这个表达吸引学生申请的技能没有多大必要了,除了要满足申请人数的考核。如今招生官最重要的职业技能应该是是读人、识人。从NACAC的调查看出,读人识人并不是他们工作中的重点。从招生官们自己的描述看来,他们用以识人的思维模式,不过是把申请者的信息在课程难度、课业分数、竞赛奖项、课外活动、标准考分和申请文章这六大方面打分,然后寻找那些全能但突出的候选者。标准考分中,SAT 在2250以上的算突出。具有考分突出的申请者特别是亚裔,越来越多,于是就失去突出的意义。

2

优秀 vs被欣赏:大学申请中的两个相关度很低的变量

伯乐的核心技能识马能力。这个技能在招生专员们身上有多高呢?从秋季的出差开始,遇到个别在几分钟的沟通中赢得注意的学生,招生专员们就会记下。接着,在12月初开始到3月底四个月的处理申请期间,继续用同样的标准,注意那些他们会喜欢的学生,并发给他们录取通知书。每份申请的处理时间不会超过半小时,否则他们就完不成所承担的上千份申请的工作量。这半小时里,最重要的非标准化部分,即申请文阅读不超过10分钟。以下几个因素,决定招生办专员的欣赏度和申请者的优秀程度是相关性很低:

1) 招生专员的在岗职业经验,决定他们识人(理解一个申请者)的能力是较低的。对于缺乏经验的招生专员来说,在短短的几分钟面谈或者阅读申请文的过程中,要达到准确读人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他们在自己工作中,又是重表达自己,不重理解他人的。

2) 申请者在申请过程的大部分机会中,对于自身价值的判断和思考也都依据常识思维,不会特别显示创造性,这是统计规律。在申请者常识性思维和表达的条件下,让招生专员能慧眼识珠的概率就纯属偶然了。

3) 招生专员的临时心情和境遇也是一个重要的扼杀申请者命运的机会因素。有人会因为在Buffalo餐馆食物中毒而拒绝当天所有来自Buffalo的申请者。也有人是因为自己球队输球后的心情影响一天的工作情绪。

以上这三点因素是交集影响,造成申请者的优秀程度和招生专员对其的欣赏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不会超过20%。

那些吸引招生官欣赏的少于20%申请,往往表现出以下的共同素质:

1) 大部分的申请者获得欣赏的原因是,招生官觉得他们是招生官自己愿意交往的朋友。招生官如果认为申请人可以和自己hang out,那他就算被录了。这种情况的达成,需要申请者首先在课内、外没有硬伤;其次还要既不自信爆棚,又不信心不足。有的时候,特别是面见中,信心稍欠反而更安全,这不会被招生官讨厌。

2) 申请文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经验、认识或文字。这样的申请文,会在阅读中,尤其是阅读疲劳时,被招生官注意到。这类文字往往具有人生观或方法论的价值,一般的高中生的申请文,在没有高手指点的情况下,根本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3

从均衡到独特:藤校招生办的价值观演变趋势

申请者自身的优秀程度,和他在申请中表现出的优秀程度,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情。有很多优秀的学生,由于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某些不被招生价值体系看重的方面去展示自我,从而影响了其优秀度的真实展现。

2000年以前的招生价值观,强调的是全面均衡发展,所谓的BWRK (Bright Well Rounded Kids)。这样的孩子需要学业成绩高,课外活动丰富,各种奖项多,文书写作漂亮等等。

2000年以后,这个价值观开始变化,特别是藤校为代表的Top院校,越来越注重申请者在某一实践领域的突出兴趣和作为。申请者如果不能把自己在特定方向上的优秀度重点展现出来,而是简单的强调自己的全面均衡的话,很可能就会淹没在大量同样均衡优秀的申请者之中。现实中,大部分的优秀申请者所犯的错误,就是这一点。本文开头的Wang和Patel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两个例子。

这种强调独特的价值观,在各大美校中有三个典型,各自代表一个极端:

1) 哈佛明确表明要找具有Altruism、Leadership和Creativity的人才。也就是说,这三个方面,申请者必须表现出任何一方面的突出兴趣、作为、或者认识。哈佛可以代表很多传统的东部名校,如耶鲁、普林斯顿的价值取向。

2) 斯坦福对申请者在IT或创业领域的兴趣/作为的强调是非常突出的。这是一个Creativity和Entrepreneurship的复合取向。也就是说,在这个取向上突出的申请者,会被斯坦福看重。斯坦福所代表的是西部的UCB,Cal Tech以及东部的MIT。

3) 芝加哥大学对申请者的数理逻辑能力尤其看重。此校是美国独树一帜的Quant和学术自由的。 


以上三个极端,定义了美国大学招生价值观的三极。其他的顶级学校,基本上都在这三个极定义的空间里的某个中间位置上。比如,和芝加哥大学同城的西北大学,就在介于芝大和斯坦福之间的位置上。而哥伦比亚大学,则介于哈佛和芝大之间。


您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标题看和美国大学的相关文章

只有个性品质与社会责任感,才能带孩子走得更远

大数据告诉你2016中国学生海外名校录取真相!

精致的利己主义VS常青藤的绵羊 | 深度好文

从美国教育变革聊起,为什么说"博雅教育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 深阅读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如果觉得我们还不错,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对本文有共鸣还是有异见?欢迎填写留言来聊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